
扬州市三院综合传染科:用爱温暖病人心
细节处处体现爱心护理
可以看到,除了工作服、手套等基本的医疗设备外,医护人员选择与普通装束相似的防护品,将护目镜换成了普通平光眼镜。正当记者纳闷时,护士长孟秀凤告诉记者,病人患上传染病后,不仅身体受创,更多的是心灵上受到创伤,选择普通平光眼镜,既照顾了病人感受,又做到了一般的职业防护。
“这里因为是传染病区,护工都不愿意来,我们不仅要为病人治疗护理,而且还担起照顾病人的责任。”记者看到,护士姐妹们工作之余,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各种便民措施。科室配备了针、线、剪刀、笔、纸等日常用品组成的“便民箱”;科室自筹资金买了雨伞,供病人使用;“爱心贴”、“可卸式冰袋衣”等小小创新,凝聚了姐妹们的爱心。
【紧急救治】
艾滋病患者窒息,护士长为他吸痰
面对恶性疟疾、各种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医生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更多。令孟秀凤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遇到位艾滋病继发肺部孢子虫感染的患者痰液极黏稠,在小夜班护士刚接完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窒息。
已经忙碌一天的孟秀凤来不及更换衣服,来不及戴上护目镜,直奔至患者床前。当时患者全身紫绀,牙关紧闭,情况危急。见状,她没有一丝犹豫,双手掰开病人上下颌,放进病人床头的筷子防止其闭合,随即一手固定筷子,一手吸痰。随着窒息物的吸出,病人有了呛咳反应,口唇、面色转为红色,经过近半个小时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此时,疲惫的她顾及不上身上沾的大量分泌物,向值班护士交代更多的注意事项,安慰受惊的患者。
狂犬病人发病,医生壮胆施救
作为病区副主任,陆兴承担着病人的收治工作。至今,有位狂犬病男子的面孔仍让陆兴难忘。
据陆兴回忆,8年前的一天夜间3点多钟,病区收治了一例狂犬病病人,病人极其狂躁,在病房里乱打乱踢,大叫大喊,地上吐了一地的吐沫,家属拿着绷带站在门口不敢近前。当时他接过家属手里的绷带,鼓起勇气,壮着胆子,一步步靠近病人,乘其不备,迅速抓住他的双手,将他用约束带固定在床旁,安慰他。护士给病人注射镇静剂,躁狂的病人渐渐安静下来,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用感激的眼神看着他,并配合治疗。这一刻,他懂得了传染病人的无奈。从此,他爱上这个行业。
【温情瞬间】
产妇患艾滋病,护士用母爱照顾婴儿
“医院除了遇到紧急抢救患者外,每天都在上演‘温情故事’。”从收治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起,病区平均每天都有在床艾滋病患者。他们自卑、敏感、恐惧、不被社会所接纳,对此,医护人员消除他们心里的阴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之前一位新疆籍的产妇因为在临产前检查出患有艾滋病而住进了病房,在医院迎接了新生命的诞生。由于产妇没有精力去照顾新生儿,孩子的爸爸又缺乏经验,宝宝出现了呕吐、哭声弱、脸色苍白、体温不正常等症状,护士冯玉妹毫不犹豫地清理孩子的呕吐物。
病房空调温度低,没有暖箱,冯玉妹把他抱在怀里帮他取暖;因为刚服用过预防艾滋病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她又帮他拍背、换尿片、除胎粪、清洁皮肤,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
- 下一篇:基于抗菌药物在传染科应用的分析
- 上一篇:传染科医生:没有选择只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