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我们也意识到“标准”正面临“盲从”与“泛滥”的尴尬。
“盲从”体现在对标准认识不清。虽然中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注重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但目前具备标准化专门知识的“专职”人员太少,这就导致“标准”的制定工作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标准”。目前标准化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将“标准”与“个人科学研究成果”混淆。制定标准,虽然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但不完全等同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其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换句话说科研追求的是高精尖的成果,它可以作为标准研究的一部分,但不一定是全部。标准的最大的特性是普遍性和适用性。
标准化工作中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则是标准的“泛滥”。首先是标准本身的泛滥,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标准的益处,积极投身于标准的制定工作中,这是好事,但不是所有的领域都现时需要标准,也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适合现时转化成标准。标准需要得到协商一致,需要经过被制定、被认可、被使用、被推广的过程。有些科研成果虽然被进行了标准转化,但有时无法推广被束之高阁,失去了制定标准的本意。此外,标准多数是与市场接轨,有时也与自身进步紧密相关,而市场是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因此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工作要制定具有能够把握全局的发展战略,又要在战术上随机应变,搭建立足需要和目标导向的联动机制。
通过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中医药迎来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机遇,相信在我国和国际标准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中医药一定会在学科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道路上为世界医学体系乃至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下一篇:中大医院率先推出“一日病房”服务
- 上一篇:年轻女性冻疮难愈 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