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 手术室 腹胸镜光纤 GLv-S190 前后端断丝严重 维修光纤
1.工程师上门检查排查情况。
2.确定设备情况和具体报价。
3.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报告。
4.客户验收并回款。
图像模糊 / 暗区
1. 光纤端面污染(灰尘、血迹、油污)或划伤,导致光传导效率下降;
2. 光纤束内部断裂或损耗(长期弯曲半径过小、暴力拉扯导致光纤丝折断);
3. 接口松动或氧化,造成光信号耦合不良。
局部黑影 / 断丝
1. 光纤束部分断裂(多因外力挤压、折叠超过最小弯曲半径,如 GLv-S190 光纤最小弯曲半径通常≥30mm);
2. 端面崩裂或崩边,光线在断裂处发生散射。
整体透光率下降
1. 光纤老化(长期高温消毒导致玻璃材质劣化);
2. 保护层破损,光纤丝暴露后受水汽、化学试剂腐蚀。
工具与耗材
1. 光纤端面检测仪、显微镜(放大倍数≥200 倍)、光纤切割刀、熔接机(若需熔接);
2. 无水乙醇、无尘布、端面抛光片(800 目 - 5000 目砂纸)、专用光纤清洁笔;
3. 备用光纤束(需匹配 GLv-S190 的直径、长度及芯数,通常为石英玻璃材质)、热缩管、环氧树脂胶。
安全规范
1. 佩戴防静电手环,避免静电损坏精密光学元件;
2. 操作时轻拿轻放,防止光纤束二次损伤;
3. 消毒前确认维修工具已灭菌(如高温高压或环氧乙烷消毒)。
外观检查
观察光纤外护套是否破损、开裂,尤其是弯曲频繁的部位(如手柄连接处、插入部前端);
检查两端接口(如光源接口、目镜接口)是否松动,金属触点有无氧化发黑。
端面检测
用显微镜观察光纤两端面:
若端面有污渍,可见明显颗粒或油膜(图 1),需清洁处理;
若端面有裂纹、崩边(图 2),或内部出现黑影(断丝),需进一步判断断丝数量:
断丝率<10%,可尝试抛光修复;
断丝率≥10%,需更换部分或全部光纤束。
透光测试
接入光源(如冷光源),观察另一端出光情况:
若局部暗区固定,对应光纤束内部断丝;
若整体亮度均匀下降,可能为光纤老化或端面损耗。
步骤 1:初步清洁
用无尘布蘸取无水乙醇,沿端面中心向边缘单方向擦拭,去除表面污渍(避免来回擦拭导致划痕扩大);
若污渍顽固,可用光纤清洁笔的粘性刷头轻触端面,吸附微小颗粒。
步骤 2:端面抛光
若端面有轻微划伤(显微镜下可见细线状痕迹),使用抛光片从低目数(800 目)到高目数(5000 目)逐级抛光:
将抛光片固定在平整台面上,滴少量乙醇湿润;
手持光纤接口,与抛光片呈 90° 角,以 “8” 字形缓慢研磨,每次研磨 10-15 次后用显微镜观察,直至划痕消失;
最后用 5000 目抛光片精抛,确保端面平整度≤1μm。
步骤 3:透光验证
抛光后再次接入光源,若图像清晰度恢复,且端面无反光异常,说明修复成功。
步骤 1:拆解光纤组件
标记光纤两端接口的位置(如光源端、目镜端),避免安装时反向;
用热风枪加热接口处的环氧树脂胶(温度控制在 60-80℃),小心拆下旧光纤束,注意保留接口内的定位销或卡槽。
步骤 2:制备新光纤束
根据 GLv-S190 的规格(如直径 3mm、长度 190cm),裁剪匹配的光纤束,两端用热缩管固定,防止散丝;
用光纤切割刀垂直切割两端面,确保端面平整度<5μm(可用显微镜检测)。
步骤 3:接口耦合与固定
将新光纤束插入接口,调整位置使光轴对齐(可通过光源预览图像,确保无暗角);
注入专用环氧树脂胶(如光学级 UV 胶),用紫外线灯固化(固化时间按胶水说明书操作),确保接口牢固且无漏胶。
步骤 4:性能测试
接入光源和摄像头,观察图像清晰度、亮度均匀性,要求断丝率<5%,透光率≥原光纤的 80%;
弯曲光纤束至最小允许半径(30mm),持续 10 分钟,观察图像是否稳定,无闪烁或暗区。
· 修复后用防水胶带包裹接口处,确保密封性;
· 整根光纤需通过高温高压消毒(134℃,30 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消毒,避免化学试剂(如戊二醛)腐蚀光纤外护套。
操作禁忌
· 禁止用手指直接触摸光纤端面,避免油脂污染;
· 弯曲光纤时严禁超过最小弯曲半径(GLv-S190≥30mm),存放时需盘成直径≥15cm 的圆环;
· 光源功率不宜超过额定值(如 300W 氙灯),防止光纤过热老化。
日常维护建议
· 每次使用后用流动水冲洗光纤外表面,去除血迹、组织液,再用 75% 乙醇擦拭;
· 定期(每季度)用端面检测仪检查光纤端面,发现污染及时清洁;
· 长期存放时,需用防尘袋包裹,避免强光直射和潮湿环境。